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宜宾市人民政府网站的在线访谈栏目。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腹心地带,幅员面积942平方公里,辖13镇,总人口42.93万,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长裙竹荪之乡,是“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蜀南竹海所在地。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长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廖宏斌同志,就“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互动交流,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互动。欢迎您!廖县长。首先,请廖县长给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宜宾市人民政府网站的在线访谈栏目。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腹心地带,幅员面积942平方公里,辖13镇,总人口42.93万,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长裙竹荪之乡,是“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蜀南竹海所在地。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长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廖宏斌同志,就“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互动交流,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互动。欢迎您!廖县长。首先,请廖县长给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宜宾市人民政府网站的在线访谈栏目。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腹心地带,幅员面积942平方公里,辖13镇,总人口42.93万,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长裙竹荪之乡,是“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蜀南竹海所在地。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长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廖宏斌同志,就“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互动交流,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互动。欢迎您!廖县长。首先,请廖县长给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廖宏斌: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访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长宁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主持人:谢谢廖县长,请您简要介绍一下长宁。
廖宏斌:好的。长宁,是一座文脉悠悠的城。有1400多年建县史,1300多年竹文化传承史,是明代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周洪谟,清末川南怪才苏济川以及原中共中央秘书长余泽鸿等历史文化名人和革命先烈的故乡。有竹文化、红色文化、酒文化、国学文化、盐文化、农耕文化、东汉文化、非遗民俗文化和地质文化等资源。诞生了竹簧、《竹宴》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际非遗节展演优秀剧目。江泽民、李鹏、乔石、吴邦国、贾庆林、尉健行、曾庆红、吴官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长宁视察,给予很高赞誉。长宁,是一片翠绿壮阔的海。全县森林面积92.66万亩,森林覆盖率65.6%,其中竹林面积73.09万亩,生长竹类485种,是世界最大的丛生竹、散生竹、混生竹生长基地,堪称“竹的王国”,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拥有世界集中面积最大的天然竹林林海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绿色环球21”认证景区——蜀南竹海。长宁,是一幅奇丽苍劲的画。你可以在这里坐观云蒸霞蔚的壮阔竹海,眺望形神俱秀的齐峰异峦,行赏色彩斑斓的四季花海,低嗅清新甜美的稻谷米香。全县有国家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5个,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十佳生态养生旅游名县”和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
主持人:近年来,长宁县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情况如何?
廖宏斌:近年来,长宁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来川来宜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四川省休闲农业重点县、四川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连续五年获省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好”的等次,全县目前获评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2个,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示范村15个、重点帮扶优秀村2个,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示范村7个。我们成功举办了四川省第四届村长论坛暨村社发展大会。
2022年,全县一产业增加值实现39.3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538元。全县共完成粮食种植面积50.6万亩、产量20.8万吨,生猪出栏50.28万头,肉牛出栏7084头。竹产业发展速度位居全省前列。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基地是全国最大的长江鲟繁育基地。创造了“诗华调解室”“段妈心灵养吧”等乡村治理范例。
主持人:长宁作为农业大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上有什么优势?
廖宏斌:长宁最大的优势:一是有生态优势。全县森林面积92.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6%。其中,竹林面积73.09万亩,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五,各类竹种485种,为全世界的竹种提供了最好的基因库。在这样的森林覆盖率之下,我们的生态环境非常优良。我们在全县多个点位测算出,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6万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每年达254天以上。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县,2022年创建为川南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二是有区位优势。长宁地处成渝滇黔重要枢纽交汇点,是四川南向开放战略重要节点。成贵高铁县城建站,目前每天有20列对班列车。已正式融入川渝滇黔“1.5小时生活圈”和川南经济区“1小时经济圈”。宜叙、宜宾绕城、宜威3条高速穿境而过,设互通出口7个,截至2022年底,长宁县公路总里程为2924.4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路150.7公里,农村公路1993.7公里,通组公路780公里。实现镇镇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城乡公交一体化覆盖所有镇和重点旅游景区,各镇进入县城“半小时生活圈”。是“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样板县培育县。
三是有产业优势。现代竹生态文化旅游业、现代竹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古河竹·盐特色资源循环产业园区被评为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年产5万吨竹原纤维一期项目竣工投产,新签约郑州佳龙食品年产8000吨竹笋项目,以及融顺生物质燃料等项目。目前,江阴协统已与川林集团签订项目合作框架协议。2022年,竹产业总产值突破98亿元,稳居全省前列。长宁盛产竹笋、竹荪、竹燕窝等特色农产品,是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长宁苦笋、竹海长裙竹荪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宁县是全国现代农业试点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果品基地县,是“五粮液”“竹海酒业”“国美酒业”等知名白酒的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拥有世界唯一的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珍稀鱼类救护中心。有长江上游珍稀鱼类(种业)园区、梅白粮油和桃坪粮食(稻虾)、肉牛等规模化现代农业园区。
下一步,长宁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准确把握2023年“三农”工作重点和政策导向,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围绕市委“三大工作链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要求,加快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新动力、乡村产业新发展、乡村建设新格局、乡村治理新阶段,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竹乡,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访谈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接下来让我们来回答一下观众提出的问题。
网友“小苹果”提问:下一步,长宁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具体有什么打算?
廖宏斌:首先一定要坚持落实省、市交办给我们农村发展的任务:1.高水平建设“天府粮仓”长宁示范区,抓实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粮食总产量21万吨以上。完成大豆复合种植5万亩,油菜种植14万亩。建好五粮液2.5万亩酿酒专用粮定制基地。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继续将20亩以上种粮大户纳入补贴。高标准建设竹海镇桃坪万亩“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和梅白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生猪年出栏50万头以上。新增稻渔种养面积2万亩以上。
2.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清查撂荒地存量,组织代耕代种、托管、流转、自行复耕等方式,加快推进撂荒地复耕,让我们的农村不要有撂荒地,让农民发挥出自己的劳动力。加强“非粮化”治理,推广“果粮”模式,实施幼林果园间作大豆。鼓励低产果园腾退,种植粮食作物。全面完成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1.5万亩的基础之上,加快推进2023年2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项目建设。提升农业灌溉水平,建立到田间地头灌溉渠系,有效提高抗旱保生产水平。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培育特色产业。以构建“1+3+N”的现代农业园区梯次体系为总体目标,推动园区实体化运营,加强园区各主体间利益链接,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进长宁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长宁县长江上游珍稀鱼类(种业)现代农业园区、长宁县梅白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长宁桃坪粮食(稻虾)现代农业园区、长宁县现代竹产业园区建设,巩固提升长宁县肉牛现代农业园区、长宁县竹·盐特色资源循环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创建申报。
网友“蚂蚁”提问: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长宁将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
廖宏斌:1.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发挥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三支队伍”作用,压实责任。全面推行家底一次摸清、风险一次找准、机制一次健全、绩效一年一评的“四个一”盯村抓户模式。坚持全覆盖集中排查和常态化动态监测相结合,构建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回头看”,对脱贫家庭、监测对象“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问题实行动态清零。
2.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稳定脱贫人口就业规模,强化支持在三江新区就业、动员外出就业、安排公益岗位、稳定就近就业的“四个一批”帮扶措施,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培训等政策,帮助有条件的脱贫劳动力居家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实施农民创新创业行动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建立创业培训与创业孵化对接机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维护农民工权益。
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采取产业扶持、消费帮扶、促进就业、兜底保障“四管齐下”措施,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稳步提高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落实“三盯三线”管理机制和“红黄绿”预警机制,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创新多元收益分享模式,强化企业与农民产品购销、劳务雇佣、土地流转等合作。及时足额兑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项目地农村群众参与建设,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带头人依法承接小型工程项目,为农民在县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环境。
4.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情攀比、铺张浪费、薄养厚葬、高价彩礼“四大难题”移风易俗专项治理。
主持人:谢谢廖县长的耐心介绍,让我们对长宁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有了直观了解。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廖县长的耐心解答,感谢网友们的积极参与。感谢您对宜宾市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下次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