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轻忽不得。培养国家的栋梁,不只是需要储备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近日,省教育厅下发《关于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严格确保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和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体育赛事及活动、强化督导与落实整改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项措施不仅关乎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根据《通知》,四川各地各学校需要严格按照最新的《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2024年版)的通知》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至少开设一节体育课,而高中阶段需每周安排三节课。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鼓励学校将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并确保课后进行一小时的锻炼。
面对新时代的教育使命,教育并不仅是单纯的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还包括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强体育锻炼,不仅在于身体素质的提高,更要有助于学生心灵的成长。从一小时的课后锻炼,到每周的定期体育课程,省教育厅的这项举措无疑为学生们的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各地应该将学校体育工作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丰富大课间及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学生们多奔跑、多运动、多见阳光、多呼吸新鲜空气;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提升体育教育教学水平;要加强相关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配备,为学生更广泛地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更加完善的场所和更加便利的条件;要以“以赛促教、以赛育人”的体育教育理念,积极组织开展趣味性、综合性运动会等,营造健康、阳光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保障学生的锻炼权,确保学生体育活动时间,这不仅考验学校“一切为了孩子”的初心,也考验相关部门监督、管理的恒心,更考验整个社会持之以恒、重视体育的决心。我们要依托多样化的体育活动、积极正向的体育精神熏陶,将体育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成为驱动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不竭源泉。(宜宾融媒评论员 刘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