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宜宾临港经开区的大学城一景(宜宾临港经开区供图)
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在前不久召开的国家级经开区40周年座谈会上,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宜宾临港经开区)作为西部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此前,商务部完成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公布了全国国家级经开区2022年度综合发展水平“30强”,宜宾临港经开区排在第22位,位列西部第一。
一个西部地级市的经开区,是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勇立潮头,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力军,并以优异的成绩从西部走上全国高能级座谈会的发言席?
走进长江首城,在这座以“慕义求真、融酝和美,汇江向海、逐立上游”为精神追求的城市,寻找宜宾临港经开区提质进位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无中生有“开赛道”
宜宾临港经开区成立于2009年,2013年获批国家级经开区。十多年来,宜宾临港经开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特别是近五年来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机遇,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由2018年的第46位升至2021年的第29位,2022年更是跃升7位来到第22位。
高质量发展密码之一是瞄准新风口新赛道,主动出击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非常之举吸引东部地区企业“走西口”,来宜宾这个西部内陆地区共同兴业。
作为长江上游城市,宜宾坚定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力推动产业结构从“一黑一白”转向“一蓝一绿”。宜宾临港经开区瞄准绿色低碳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新赛道,以“无中生有”的胆识,创新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先后引进东部地区企业230余家,形成以研发、设计、生产于一体的智能终端产业生态,并在新一轮的“智改数转”中向数字经济激发全新活力。
2019年,宜宾大手笔引进的宁德时代在宜宾临港经开区成立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时代)。在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宜宾临港经开区通过延链补链,引进来自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的动力电池配套企业120余家,迅速构建起了千亿级的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生态圈。
为实现外来企业“引得来、留得住、过得好”,宜宾临港经开区把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先后建成了中央法务区、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进行“保姆管家”服务,让来到经开区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和各类人才“宾至如归”。
朵唯控股集团董事长何明寿说:“在宜宾,你能切身感受到那股敢想敢干敢拼的闯劲,几年前我们已把朵唯总部从深圳搬到宜宾临港经开区。落户多年来,宜宾对企业的服务热情不减!”
国际视野“闯世界”
眼界有多广,世界就有多大。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宜宾临港经开区快速崛起动力之源。
前不久,从宜宾始发的首趟中欧国际班列在位于宜宾临港经开区的宜宾港发车,55个集装箱满载四川时代极片、凯翼汽车等本地产品,途经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前往中东欧腹地波兰马拉站。
近年来,宜宾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把宜宾临港经开区作为全域开放的桥头堡,以国际视野推进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通过打造铁水联运,“宜宾临港造”的智能汽车、智轨、锂电池等产品,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中欧班列、蓉欧班列、渝欧班列走向世界。
从2022年起,连续三届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临港经开区举行,这也是宜宾临港经开区向世界展示宜宾精彩的一扇窗口。宜宾,这座蓬勃发展的新锐城市,通过高端平台引发全国聚焦、世界瞩目。
宜宾临港经开区作为宜宾加快建成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的主阵地,已建成18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2023年出货量占全国15%、全球8%。2023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在全行业盘整期逆势前行。
在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曾在2023年登上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级科学家名录”的张林峰表示,宜宾的发展让人非常震撼。他同时宣布将投资宜宾。
从宜宾临港经开区走向世界的,除四川时代外,还有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四川省中车铁投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等诸多企业。
凯翼汽车2023年出口近3.4万台,同比增长156%。如今,凯翼汽车已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涉及东欧、中亚、中东、中南美洲、非洲等区域。
四川省中车铁投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轨,除已在株洲、苏州、哈尔滨、西安、苏州等多个城市运营外,还远销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家,另有多个海外项目正在洽谈中。
先进发达地区企业走进来,让区域内企业产品走出去,这“一进一出”,打通了循环,激活了发展。2024年前三季度,宜宾临港经开区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7%,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9%,工业税收同比增长39.4%,GDP同比增长12%,经开区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中流击水“再出发”
10所高校在这里扎根,10万名大学生在这里就读,4个院士工作站在这里落地,法国达索创新中心等113个高能级平台在这里安家,59个省级以上研发孵化平台在这里发光发热……
这是宜宾临港经开区近年来着力构建起的大学城、科创城交出的答卷。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宜宾临港经开区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体集群,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近五年,宜宾临港经开区技术合同交易额由0.9亿元增至14亿元,全社会R&D经费由9.5亿元增至21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翻了两番,授权发明专利净增4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国家级经开区成长进入40周年之际,宜宾临港经开区将积极应对新变化,主动抢抓新机遇,努力开创新局面:
以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为抓手,扎实推进集成授权改革试点,持续用力抓好党建引领,以更多改革典型案例探新路、作示范,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以降低成本为核心,高水平运营好宜宾港、综保区、临港国际物流园,实体运行好进港铁路运营公司打造铁水联运枢纽中心,当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行者;
以科技创新体集群为载体,深入实施“揭榜挂帅”“江源行动”,签约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专家团队,培育企业自主研发创新主体,扩大产教融合发展路径,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区;
以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牵引,推动成宜装备园满楼满园运营、国际物流园今年建成投运,高质量建设鱼复·三江成渝双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提速提质宜泸合作清单,争做区域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者;
以产业细分领域和新兴赛道为方向,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推出招商引资负面清单,深入实施“满楼满园”行动,勇当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力军。
中流击水,奋楫前行。宜宾临港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由园向圈、由区向城、由聚向融,是经开区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方向,经开区全体人员将以不负时代的崭新业绩,奋力在新一轮的大发展中再创辉煌!(宜宾融媒记者 黄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