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是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的客观要求。今年以来,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以宜商惠企政策环境、优质高效发展环境、公开透明法治环境为核心点,全力激活宜宾市民营经济“一池春水”。2024年上半年,宜宾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101.97亿元、居全省第3位。
一、以政策环境引航,让民营企业舒心经营。
好政策是“定心丸”,也是“及时雨”,能够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好政策一旦“落地生金”,必将释放源源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需要政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输送充足的养分。
今年以来,我们聚焦民营企业的急难愁盼,精准制定实施支持政策。我们充分利用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的场地优势,合理规划设立惠企政策专窗,设置惠企政策专员,负责企业咨询政策的日常登记工作,现场为企业答疑解惑、宣讲政策,保证惠企政策、事项能够精准的落地并传达至企业。“惠企专窗”落地运行以来,成功实现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政策兑现服务的目标。截至9月,全市已兑享惠企政策52065.12万元,惠及企业2.92万户,确保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困难,让惠企政策落实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在打造好“惠企专窗”这一服务企业前端的基础上,持续丰富“惠企政策专窗”业务模式宣传渠道,增加其在企业群众中的知晓度,确保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稳岗扩岗等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提升企业办事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以营商环境续航,让民营企业安心发展。
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释放活力的“稳定器”。
今年以来,我们以努力让民营企业办事“找最少的部门”“跑最少的路”“花最少的时间”为目标,牵头组织开展了“局长跑流程”活动,为相关部门负责人提供了深入服务一线,倾听意见建议的机会。活动开展以来,各部门在为民服务上做“加法”,在办事流程上做“减法”,实现部门精减事项办理环节28个、压减29.17%,共压缩办理时限315个工作日、压缩42%,大幅度提升了企业满意度、幸福感。
我们将企业的关心事当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事,不断创新工作措施,为企业纾困解难。在年初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我们创新聘请20名“营商环境观察员”,其中18人是在宜宾的民营企业家。“营商环境观察员”主要职责是向企业和群众宣传营商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措施,收集企业和群众对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全市营商环境工作实施监督。有了“营商环境观察员”的“助力”,我们更加清晰看到宜宾市营商环境建设中的不足,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宜宾市从第12位进入全省前7位,5年来首次进入前三分之一市(州),重归全省第一梯队。
三、以法治环境护航,让民营企业放心投资。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只有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规范,政商关系即“亲”又“清”,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得到维护,才能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下一颗“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我们定期和不定期收集“上级督查反馈、领导调研交办、市民热线投诉、维权平台举报、上门书面反映”等渠道反映的问题,形成“受理、交办、反馈、办结、回访”工作闭环,有效畅通民营企业反应诉求的渠道。通过早餐会、座谈会、现场走访等形式,“面对面”听取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共同找准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抓手举措,真正当好民营企业的“娘家人”。截至9月底,各县(区)累计走访县域民营企业9518户,收集企业经营、发展诉求2154件,已解决1348件,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74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发展环境、法治环境,充分激发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发展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