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记者走进长宁县双河镇宝联村,只见60余亩金灿灿的皇菊在眼前盛放,农人在田间忙碌,丰收的喜悦弥漫整个村庄。
“村上有了菊花这个产业,我们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在宝联村中药材展销中心,群众将采摘的菊花送来称重,结算工钱,已脱贫户陈久均一边称重一边说,“老百姓摘菊花两元钱一斤,一天能挣100多元钱,我当管理员每天80元钱,大家都很满意。”
宝联村抓住皇菊作物扦插、分株即可存活,当年种植当年就能收获,而且管理轻松便捷这一特点,建立起“党组织领航+党员领路+村民跟跑”的特色发展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党组织规划引领发展方向,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头流转土地,广大群众踊跃参与。
宝联村副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雷利杰表示,在种植农作物的基础上种植菊花,实行“粮药套种”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有效盘活了闲置土地,更让村民吃下了“定心丸”,土地里的“双保险”成为村民致富的坚实保障。
2022年,宝联村就开始流转土地种植中药材。目前,已流转土地460余亩,其中400亩种植中药材,60余亩种植菊花,带动了100余户村民增收,19户脱贫户入股菊花基地户均增收约3000元。通过菊花种植与油菜种植的双轮驱动,今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增收20万元,发放村民务工工资10万余元。
宝联村的发展,只是长宁县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目前,该县已成立8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金银花、青蒿、淡竹叶等30余种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近10万亩。同时,积极搭建“种产销”产业链条,可生产200余个品种的中药饮片,年产值近千万元。长宁县拥有省、市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各一个,精心建设了集观赏、科普、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有力推动了中医药产业与健康旅游深度融合。全县形成了“药材种植、产品加工、观赏旅游”全方位、多元化的中医药产业发展链条,既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又有力助推了中医药事业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强劲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