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起卖早虾,4月底开始种植水稻,4—8月养殖一批高温虾,8月中旬开始收割早稻,10月初收割晚稻后开始培育虾苗,11月开始售卖虾苗,12月虾苗分塘……这是兴文县共乐镇稻虾种养基地一年中的循环种养时间节点。
养虾有“稻”
粮经复合成增收“新密码”
眼下,正值培育小龙虾优质种苗的关键时期。11月20日,在兴文县共乐镇共乐村小龙虾养殖基地,工作人员正在开展小龙虾种苗的选育和繁育工作,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公司在兴文流转了500多亩土地,每年每亩的产量在300斤左右,每年的早虾均价在50元左右。”兴文县华尧水产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周先华正在养殖基地进行小龙虾的选育工作,他告诉记者,因为兴文的早虾不仅在宜宾,甚至在全国都是占有一定优势的,所以他选择在兴文进行养殖。
而在距离周先华流转土地不远的地方便是宜宾同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乐农业”)的小龙虾养殖基地,在基地上班的共乐村村民正在进行小龙虾的繁育工作。
同乐农业是共乐村发展稻虾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共乐村结合共乐镇发展定位,围绕稻虾主导产业,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户零散土地进行集中预流转,整合土地资源进入招商引资“储备库”,按照稻虾养殖基地建设要求,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土地整理,提高土地附加值,以此为基础引进一批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推动土地资源提质增效,实行“集体融入、资本投入、农户加入”的互联互促发展模式。
同乐农业行政总监张金告诉记者,随着经验的积累,他们在小龙虾的养殖和联农带农方面制定了一套新的模式。在养殖技术方面,除了公司长期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政府也会定期开展养殖技能培训;在生产方面,公司会为农户提供虾苗饲料以及相关的饲料工艺,同时实行市场价格保底回收。通过这套模式既推动了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又实现了农户的增收致富。
田还是那片田,变的是种田的理念。近年来,共乐镇通过探索推行稻虾平田种养新模式,不断地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充分利用稻田空间和水质环境,生态养殖小龙虾,实现“一季水稻、一季再生稻、三季小龙虾”。目前全镇共有36家稻虾经营大户,辐射带动1.2万余人参与稻虾养殖各个环节,养虾亩均增收5000元以上。
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以下简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更加清晰地为该镇的镇域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在兴文县共乐镇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喻宇看来,围绕市委关于镇域经济“规划为引领、产业为先导和适度聚居为方向”的发展思路,共乐镇要突出“农旅小镇、共乐之乡”的形象定位,就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对镇域产业进行规划布局。
为鼓励企业、村民发展种养产业,共乐镇构建了产业政策、要素保障、技术人才支撑等多元化保障体系。如今,当地稻虾种养模式产出的产品比湖北、湖南等主产区的小龙虾提前一个月上市,价格提高约1倍。这种模式不仅有效解决粮食生产面积不足问题,也有效提高粮食和虾的产量产值,实现了粮虾双丰收。
“把粮经复合、稻虾循环种养作为提升土地利用效益的重要举措。”喻宇介绍,共乐镇通过土地流转、托管服务等形式整合土地资源,完成90%以上的机械化耕种育收,切实杜绝了农田的非农化、非粮化。同时,将镇内1.6万亩水田集中流转打造为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基地,聚焦川南早虾品牌,构建“企业+大户+农户”的密切利益链接,让群众在流转土地、参与养殖中实现可观收益。
同时,共乐镇按照产业融合发展思路,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在水稻种植集中区域规划建设稻田观光步道、观景平台、农事体验区等旅游设施,打造研学游、插秧体验、蚕桑喂养等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还实现了水稻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在共乐镇,一田双收的“稻虾共作”粮经复合新模式正成为该镇村民增收的“新密码”。另一方面,乡村要振兴,不仅是发展好产业,解决好农民就业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
村企共建
帮扶车间变“致富车间”
走进共乐镇新阳村帮扶车间,一幅热闹而有序的生产画面映入眼帘。两层楼的车间内,整齐排列着多条生产线,工人们正全神贯注地忙碌着,各道工序有条不紊,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
据了解,该帮扶车间由村资公司和制鞋企业共同创建,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1条生产线及19台缝纫机设备,后又引进了永日昶制鞋公司,如今规模逐步扩大到5条生产线。车间设备由制鞋企业提供,并在订单分配、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这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更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帮扶车间已经吸纳了60名工人,其中脱贫户就有22人;工人每月能获得3000元到4000元的收入,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家庭生活条件。
“我们采用订单式生产,目前一条生产线每天能出500对鞋面,计划今年扩大规模,现在已经将闲置资产新阳小学进行盘活,建立底部生产线,预计在2025年3月,可以实现鞋子成品生产。”兴文县共乐镇新阳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柳翠英介绍,帮扶车间的建设既解决了企业需求,又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实现企业获利、集体得益、群众受惠多边共赢的格局。
持续推进帮扶车间建设,并逐步把帮扶车间建成“发展车间”和“致富车间”,共乐镇实现了“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帮扶转变,不仅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工作岗位,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共乐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着力提升集镇的承载能力与吸引力。喻宇表示,下一步,共乐镇将在建设现代农业型中心镇,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路上持续发力,加快稻虾循环种养、农产品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培育,内培外引加快产业发展与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互融互促,推动城镇适度集中建、规范管、提升服务,推动资源整合,培养专业队伍,探索培育壮大银发经济,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共乐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