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平台
政务服务网
|
屏山县大乘镇岩门村 文明之花在青瓦白墙间次第绽放

发布时间:2025-07-04 09:28
来源:宜宾日报
分享:

坝坝宴共庆团圆

近日,屏山县大乘镇岩门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书写了新时代文明创建的鲜活答卷。

近年来,岩门村坚持党建引领,提出“人才强、产业兴、集体富、家园美”四项目标,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构建“文明实践+基层治理”机制,通过推行积分管理、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树立榜样标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分类积分 激活治理末梢

岩门村推行积分制管理,最初设置“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6项指标,村民凭积分可兑换洗洁精、毛巾等日用品。但制度运转3个月后被“泼了冷水”:参与率不足15%。“我家院子自己扫,凭啥要村干部打分?”村民的质疑道出症结——同质化的积分标准与村民生活实际脱节。

经过调研以及查阅资料,村两委得出结论:“分类管理才能精准发力。”于是连夜调整方案,将全体村民划分为四类群体:党员户需带头认领公共事务,脱贫户重点考核就业稳定性,产业大户侧重带富能力,其余一般户聚焦环境整治。同时,开发“先锋引领”“产业示范”等12项个性指标,种茶大户张德兵发现:“带5户乡亲学技术能积20分,这可比去扫马路实在!”

目前,岩门村农户累计积分6249分,通过“季评、季推、季调”红黑榜,群众比拼热情高涨,共兑换奖品246份。

志愿服务 激励星火赓续

岩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小队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组建理论政策宣讲、卫生环保、扶弱帮困、文化文艺服务等9支特色分队。各团队立足群众需求精准发力,累计开展服务活动近百次,建立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老年协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一约五会”制度,常态邀请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三官一师”走村入户,拓宽群众反映和化解诉求渠道,成功化解邻里纠纷23起,垃圾清运成本下降42%,红白事支出减少68%,6名返乡青年让岩门茶产业焕发新生。村民文明素养明显提升。

其中,文化文艺服务分队创新实践路径,依托传统节庆打造文化惠民活动。春节期间组织“村晚”文艺汇演,端午时节开展“包粽粑”活动等,全年累计举办特色文化活动12场,共有2000余人参与。这些兼具观赏性与参与性的活动,让岩门村群众在文化浸润中增强了家乡归属感。文化文艺服务分队骨干刘孃孃说:“刚开始组织活动时观众比演员还少,现在每场活动报名人数都超额,连隔壁村的人都来参加,热闹。”

榜样引领 激发向善力量

走进岩门村村委会,在“强兴富美”主题文化墙上分类展示着年度评选出的23位“好媳妇”、15户“孝亲家庭”、8家“最美庭院”以及12户“产业振兴示范户”,这些从岩门村层层推选出的先进典型,通过“文明大讲堂”分享自己的故事。

“其实我能评上‘好媳妇’,全靠婆婆先做好榜样。”吴大姐腼腆地说,“农忙时婆婆总把热饭送到田埂,我坐月子她整宿守着,将心比心,我自然要把这份情义传下去。”她的发言引发阵阵掌声。

曾经质疑评选意义的村民也转变了态度。脱贫示范户老李捧着奖状感慨:“以前觉得搞卫生是自家事,我确实说错了,家庭环境变好了,我住着也舒心,别人也愿意来我家做客,感觉家里更热闹!”

如今,岩门村将典型培树纳入村规民约动态管理,建立“月评星、季亮榜、年授牌”机制。随着文明公约从墙上走进心里,文明之花次第绽放在青瓦白墙间。

多年来,岩门村先后获评为中国特色村庄、国家森林乡村、四川省卫生村、四川省“六无”平安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宜宾市AAAA级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文图由屏山县大乘镇岩门村提供)

责任编辑:罗一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与维护:宜宾市政府信息服务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