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平台
政务服务网
|
首页>信息公开 > 热点关注
宜宾光伏新城:向阳生长 逐绿前行

发布时间:2024-12-02 10:52
来源:宜宾日报
分享:

一条条生产线上的工人忙碌穿梭,一块块高质量光伏板有序产出,一排排研发大楼正加紧建设……近日,全国光伏产业也如天气一样受“寒意”来袭,但此刻,走进宜宾市高新区,仍能感受一派欣欣向荣的火热生产场景。

近两年,随着光伏转换效能不断提高、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市场供需饱和度高等因素影响,全国光伏上下游企业均感受到了不小压力。如何克服这些难题并在众多光伏产品中“脱颖而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命题叫技术创新。

以 “新” 破局

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

“电池片环节是光伏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是最具技术弹性的环节。电池片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光伏发电项目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效益。因此,电池片的技术进步是推动光伏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日前,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馨颜在与记者交谈时提到,行业虽然经历“寒冬”,但企业上下拧成一股绳,“干”字当头,一切会向好发展。

和光同程作为一家专注于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研发与制造的企业,在宜投产一年来,通过数字化手段、精益化管理,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仅用3.5个月时间就达到20GW产能;5个月时间内,各项竞争力指标和生产成本已进入行业第一方阵水平,技术层面实现快速成长,展现出较强的创新性。

目前,该企业正与上海交大、四川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全国顶尖的院所及团队,合作开展研发晶硅光伏电池技术。与此同时,与宜宾学院等本地院校通过“订单班”的方式,联合培养光伏产业人才,实现在“研发端、人才端、产业端”闭环发展,切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同心求“质”

推动光伏产业技术革新

谈到技术创新,不得不提的便是首个落户宜宾,投资超百亿、产值超百亿的“双百亿”光伏太阳能企业——英发德耀。

走进英发德耀,正大门一侧赫然耸立的银色大楼引人注目。彼时,六台高空作业车正在加紧作业。询问得知,银色大楼叫英发睿能全球光伏研发中心。这是英发德耀在寻求技术创新路上的又一“法宝”,目前正在做外装的一些改善工作。

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总监余少华介绍,研发中心的修建正是英发德耀在行业内求突破、寻创新的具体实践。

大楼投用后将以“创新驱动·低碳引领”为导向,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及国际顶尖团队合作,在TOPCON、BC、钙钛矿叠层技术等领域进行技术研发,为全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科研力量。

此外,该中心还配备了光伏实验室湿冻、湿热、电势诱导衰减、光热衰减、UV紫外衰减等检测能力,规划通过TUV实验室认证,打造川南知名检测平台,并构建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创新生态,推动光伏前沿与技术革新,助力“3060双碳目标”达成。

政企配合

全力推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地方打好创新“组合拳”。在宜宾高新区管委会大厅,“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项目,一切为了发展”18字标语,让人过目不忘。

“宜宾高新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率先成立了科技创新局,并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紧紧围绕三大平台(企业平台、产业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孵化园,构建‘一园四基地’空间格局。目前,孵化园已进入装修收尾阶段。”高新区科技创新局专班主任张运芳介绍。

下一步,高新区还将与中山大学合作成立光伏产业创新中心,联合浙江大学共建“光伏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并聘请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光伏行业首位院士杨德仁为宜宾光伏产业首席顾问,共同为宜宾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倾囊相授”。

为激励园区产业不断向“新”迈进,近两年,高新区出台了“科创十条”“招才引智”政策,计划每年投入区级财政科技和人才奖补资金超9000万元,设立1亿元的天使投资子基金;引进李克强院士工作站、黄伯云院士工作站、王正国院士工作站等;在强化技术攻关上,发布晶硅光伏领域榜单7项,与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3所院校单位参加揭榜。

截至目前,宜宾高新区累计承担国、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94项、市级112项。2023年R&D经费投入达23.17亿元。

这些年,宜宾晶硅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从零到亿。站在光伏行业发展的“新周期”内,宜宾正御风突围、知难而进,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默默努力,一步一脚印走在了全国能源转型的前端。

向“新”再攀高!相信有改革的决心、有科技的赋能,宜宾光伏产业新一轮发展的春天很快会到来……(宜宾融媒驻高新区报道组)

责任编辑:罗一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与维护:宜宾市政府信息服务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