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平台
政务服务网
|
首页>信息公开 > 热点关注
宜宾追“光”记

发布时间:2024-12-05 10:01
来源:宜宾发布
分享:

12月4日,《瞭望东方周刊》推出封面专题报道《宜宾追“光”记》,用《咬定光伏不放松》《丹山碧水出新城》《光伏产业前景光明》三个篇章,聚焦宜宾大力进军光伏产业新赛道,追“光”前行的生动实践。以下为报道全文——

当前,全球已进入以能源低碳化、清洁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第四次能源革命时代。其中,光伏发电凭借资源丰富、成本较低和使用场景广泛等特点,正成为当前可预见的最具确定性和成长性的新能源之一。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球能源行业2050净零排放路线图》报告预计,未来5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超550GW——它是未来的风口,也是一条各国争抢的新赛道。

在这条赛道上,中国已脱颖而出。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建立起了技术高端、链条完整的光伏产业生态,并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2023年,中国为全球贡献了70%以上的硅片、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等光伏产品,光伏主要产品出口总额接近500亿美元,与电动汽车和锂电池一起合称为中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样”。

在世界能源格局的风云变幻之中

位于金沙江、岷江、长江

三江汇流之处的

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资源禀赋

逐渐在中国和全球的光伏版图上

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长江首城宜宾 兰锋 摄

在“双碳”时代

作为“长江首城”的宜宾

肩负着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

重要使命

于是,这座曾以“一黑一白”

(煤炭、白酒)

著称的老牌工业城市从零出发

向“一蓝一绿”

(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

快速转型

英发德耀生产车间 王宇 摄

宜宾先用了4年时间

将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的

规上工业总产值

从2020年的不足20亿元

提升到2023年的1013亿元

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 

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在成功打造“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后,从2022年起,宜宾再一次从无到有,向“光”而行,设立光伏分局和专班来招引优质光伏企业落户,并在2023年1月将“建设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按照“1+N”布局,以宜宾高新区为核心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万亩光伏产业园,高起点发展光伏产业。

四川高景生产车间 兰锋 摄

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宜宾的光伏产业从零到近300亿元产值。英发德耀、四川高景、四川东磁、和光同程、四川丽豪、正泰新能等国内光伏行业头部企业先后落户,英发德耀、和光同程、四川高景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拼出了宜宾“光”速,也汇聚成为宜宾追“光”路上的中坚力量。

更重要的是,宜宾的光伏产业涵盖了硅料、硅棒、切片、电池片、组件等五大环节以及光伏玻璃、银浆、金刚线、坩埚等重要配套辅材,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产业集群打造起势良好。

众所周知,光伏行业具有波动性较强和周期性明显的特点。目前,全球光伏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

作为新兴的光伏之城

宜宾如何稳住底盘、穿越周期?

在规划光伏产业之初,宜宾就以长期主义的眼光,做了充分准备。首先是抓住“先进产能”,引进的均是产业链里的优质企业,且光伏电池片产能以目前主流技术路线n型中的TOPCon为主。

与此同时,宜宾组建起了一个全产业链的生态圈,同时不断打磨产业政策,帮助企业“抱团取暖”。

工作人员正在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检查 王宇 摄 

目前,光伏行业开工率普遍在50%—60%之间,而宜宾光伏企业开工率均超80%,甚至100%满产,普遍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宜宾光伏产业发展得到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高度认可,“乐眉宜”光伏产业集群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

追“光”前行,如日方升

宜宾的下一个目标是

到2027年

光伏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建成全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和国家级光伏产业集群

2024年10月,宜宾高新区一隅 航拍图

在宜宾

晶硅光伏产业集群与

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已渐成两翼齐飞之势

从“一黑一白”到“一蓝一绿”

宜宾正在加速成为一座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重镇

并闯出了一条资源城市

成功转型的道路

这也将是这座“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宜宾样本的

精进之路

责任编辑:罗一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与维护:宜宾市政府信息服务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