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毕业季、求职季,《四川新闻联播》在6月10日观察了一把宜宾。这里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是妥妥的人才磁场。
记者“搬砖”之余发现,在为后备力量保驾护航这件事上,宜宾确实很上心!
如何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当地的高校在教室里搞互动支招,结合面试、做简历场景下的“疑难杂症”一一作解,还在操场“空降”双选会、招聘会,精准“连麦”学生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打通“最后一公里”。
怎样把重点产业资源与专业学习无缝衔接?宜宾引企入校,玩上“联姻”。别人的大学可能有樱花大道,这里的“校中厂”直接是酒糟飘香,还有老师傅手把手带上道儿,甚至联动龙头企业共建一系列高能级教学科研平台,覆盖产业链重要板块,学生团队做好实验报告,就能为市场打样参考。
三年来,宜宾招引了本科及以上人才近6万名;累计举办专场招聘活动超千场、提供适配岗位超10万个;建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80个;宜宾人才之家“归属感”满满,成了当地联谊人才、共享服务的桥梁;未来,还有“三年万名大学生就业见习提能计划”接力实施......双向奔赴、全流程护航,早已成了宜宾人才工作的常态,更是一座城市为奋斗者拿出的定制“菜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