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11月30日召开的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作出的《中共宜宾市委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坚定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统揽宜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民生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领域部署改革,锚定宜宾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愿景,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又结合宜宾发展实际,体现了政治性、实践性、创新性。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决定》总揽全局、立意深远,进一步明晰了宜宾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路线图,彰显了市委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
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决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提出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完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加快现代化产业、科技人才、国资国企、财税金融、能源管理、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宜宾在全国GDP百强城市排名接近中游水平。
市委委员、市国资委主任向俊革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加快国有资本向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运营、公共服务保障等领域集中,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打造主业优势突出、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市场主体,放大国资对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
列席人员、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局长刘毅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全会的要求,继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继续优化行政审批,提升行政执法的效能,在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下真功夫去攻坚克难,以更好的营商环境来支撑宜宾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贡献政务服务和民营经济系统的工作动能。
候补委员、市商务局局长朱晓莉表示,围绕建设川滇黔渝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做好我们的商业体系的建设,就是要让我们整个城市消费更加有魅力,乡村的消费更加有活力,我们的社区消费更加的便捷,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美好和幸福。
全会指出,要创新现代化产业发展机制,构建更加均衡的产业体系,优化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推进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加快数字化转型。
列席人员、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副局长艾兴乔表示,在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方面,我们将深化产业链招商,加强生产性服务业招商引资,同时厚植科技创新动力,优化基金招商,整合存量,拓展增量,构建基金矩阵,探索场景招商,推动场景产业联动发展。
全会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城市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规划引领发展机制改革,完善全域规划体系,健全规划管理机制。强化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优化城市新区、建成区、乡镇聚居点城镇化增长机制,优化城市建设运营机制,构建房地产新模式,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列席人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钟维平表示,一方面,将从城市新区、建成区、乡镇聚居点三个方面,巩固和确立城镇化增长机制,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步伐。另一方面,将强化市级在跨区域项目、重大功能性项目的统筹力度,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城市管理从数字化向智慧化、精细化的升级,加快优化城市建设运营的机制。
全会指出,要建设与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能级相匹配的幸福之城,需要持续稳定向好的就业形势、更加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充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加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列席人员、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李炼表示,将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提升普惠性、可及性和便捷性,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深入实施“五育并举”“五大”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会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构建城市形象和品牌传播体系,优化文化服务和供给。就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市委委员、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张艳丽表示,下一步,全市文广旅游系统将着力优化文化服务和供给,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探索公共文化空间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的有效路径,既保文化事业的公共供给,又促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既走赛场又走市场,真正让公共文化阵地时尚起来、生动起来、鲜活起来;紧紧围绕“城市活力魅力彰显,为人民生活在更加美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力”为奋斗目标,以“慕义求真、融酝和美,汇江向海、逐立上游”的新时代宜宾城市精神为指引,供给更多更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真正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