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宜宾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切实将“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有关要求落到实处,狠抓助企维权、保障合法权益。笔者从市政务服务非公经济局获悉,2024年全年,该局共办结企业诉求342件,帮助挽回经济损失1.19亿元,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三责”完善维权体制
科室专设突“主责”。今年机构改革,设置“民营企业维权科”,主要负责拟定民营企业维权的制度措施,统一受理民营企业合法诉求。2024年1月,宜宾市“协调化解某公司反映高速公路停车区安全隐患整治诉求”,入选《四川省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维权案例连续两年成功入选。保护办法明“权责”。2024年6月,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修订印发《宜宾市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中、省“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的最新文件精神,在《办法》中制度化。指出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列出公安、税务、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义务,权责明确,“有据”可依。诉求处理优“职责”。严格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建立定期收集企业诉求,交办各县区、各部门限期核实并解决的机制”要求,2024年7月,修订印发《宜宾市民营企业诉求处理机制》,指明诉求来源、受理范围和处理原则等,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单位)每月定期报送企业准入服务享受难、生产经营融资难、惠企政策兑现难、无争议账款收回难等问题。
“三制”重塑维权格局
紧盯“三和”注重收。在“早餐会”“迎新会”“面对面+键对键”等政企活动中,注重“领导和上级”交办收;通过省民营企业维权平台、市民热线、企服专窗,“线上和线下”平台收;以及现场督查、专项调研、办结回访时,“督查和走访”实地收,形成“三和”收集机制。“双线”循环精准交。分类处理企业诉求,一般性问题,县(区)行政审批非公经济局自行交办;需跨区域、跨部门处理的,市政务服务非公经济局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点对点”按责转办,形成市、县(区)“两条线”“双循环”的交办机制。形成“三制”依法办。企业诉求“一企一策”,明确问题诉求、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工作举措和完成时限,形成“台账制”管理、“责任制”落实、“销号制”办结的办理机制,要求“简单问题即时办、一般问题限时办、复杂问题会诊办、特殊问题延时办”,依法依规处理企业诉求。
“三动”汇聚维权合力
办理“联动”。对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建立横向联系机制,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工商联等部门分工协作、协调联动、同向发力,着力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账款问题。督查“推动”。2024年7月,会同市委目标绩效办开展营商环境建设企业感受度专项督查,收集企业反映问题232件,督促跟踪办理进展,并由市委常委会专题审议1次。目前,已办结153件。考核“驱动”。市委目标绩效办、市政务服务非公经济局已连续两年开展专项督查,综合运用电话提醒、适时通报、会议调度等方式,扎实推进企业问题有效解决,并将办理结果纳入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综合考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