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社区是基层的重要一部分,我们究竟该如何为社区“松绑”减负?切实的减负将给社区带来哪些新变化?跟随记者去宜宾看看。
这个周末,位于宜宾三江新区沙坪街道嘉信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比开学还热闹:上百名儿童在这里做手工、玩游戏,临近晚饭时间仍不舍得离开。
宜宾三江新区沙坪街道嘉信社区居民 王萍:对于我们这种双职工家庭来说的话,平时都要上班,周末把他们带过来完全可以解放我们的双手。
嘉信社区地处宜宾三江新区核心地带,这里聚集着大量的高端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年轻人居多。今年5月,社区专门推出“社区课堂”服务,邀请老师、大学生志愿者等群体进社区,为社区儿童提供舞蹈、手工制作等公益培训服务,以此来缓解居民带娃的压力。在社区代理副主任李月玲看来,这项备受欢迎的服务能顺利推出,要多亏宜宾正在开展的“社区减负”工作。
宜宾三江新区沙坪街道嘉信社区代理副主任 李月玲:他们以前都叫我们为“表哥表姐”,觉得社区工作人员都是报表、填材料。现在减负之后,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的问题。
今年以来,宜宾切实推进社区减负工作,通过拆分“超大社区”“超大网格”、削减行政事项、精简机构牌子等方式,为社区全面“松绑”。例如在叙州区柏溪街道崇德社区,当地创新推出社区事务派单机制,将部分以往需要社区亲自跑、亲自办的行政事项分摊给了街道或区级行政部门,同时社区还可以根据行政部门的办事效率进行打分。
宜宾市叙州区柏溪街道崇德社区网格员 丁娟:事情报上去了之后,他们在2个工作日会安排工作人员来处理这个事情。但以前的话就是我们社区工作人员自己去跑,我们也不是专业人员,现在就很方便了。
为社区减负,终极目的是推动社区更精准有效地为居民服务。在翠屏区大观楼街道仁和社区,当地专门打造了社区名师工作室,定期邀请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者给新人作辅导,用师带徒的方式帮助社区工作者成长。
宜宾市翠屏区大观楼街道仁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张影:一对一、一对多地来解决社区工作者的一些困难、问题,来更好地提升为群众服务的能力。
宜宾市翠屏区大观楼街道仁和社区工作人员 文洁: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我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宜宾已稳妥有序拆分3万人以上、辖区面积过大的社区13个,拆分3000人以上网格383个。社区协助事项由108项减少至43项,社区外部平均挂牌已降至3块。
宜宾市委社会工作部政策法规科负责人 王小琴:我们一方面通过构建投诉举报、暗访曝光、逆向评价等多维的监管体系,持续纠正这些违规问题。另一方面,分层分类开展提能培训,同时统筹抓好群众性文体活动和社区宜邻课堂两个载体,让减负的效果更加可感可及。(四川观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